湖山不懂美术,但是爱看水墨山水,站在由深浅不一的黑白组成的画卷前,一種气势从画中磅礴而出,或是浩瀚,或是清新,或是寂寥,或是悠然,自然景色的神韵和画者、观者的心情融为一体,使你感觉到强烈的冲击。湖山想起大学刚毕业,一位画院的朋友教我如何欣赏水墨山水的时候,湖山在她充满着墨香的画室当中,拿着一个高倍放大镜,看着画中巍峨的山水下的一个很小的人物,傻乎乎地问:“这个,是人?仔细看,怎么象流感肆虐时,北京的墙上和树上距离地面高度在1.7米以下位置上密集的东西?”(因与本文无关,此处删除105字,但是从此湖山知道了淑女也疯狂)。后来湖山明白了,在水墨山水当中,要看的是整个画卷作为整体反映出来的画意,而不是就某一个具体的细节穷根问底,这个细节只有在作为整幅画中的一个细节才有它应当有的意义,要联系这个画面的其他部分才能体会它。此时象与不象已经没有意义,只求神韵,对某个细节的过分处理反而会引起观者对它的过分注意而忽略了整幅画的画意。
股市分析何尝不是如此,市场的画笔在K线图上用不同力度的阴阳勾勒出险峰,深谷,丘陵,平原,山、水尽在体现,多象一幅水墨山水,画中就有体现着市场的意图,而我们的分析,就是在体会这个“画意”。我不懂美术,但是我认为中國的写意山水有比西洋山水画中更为传奇的长处。我们站在黄山这样的名声当中体会那壮美的风景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但是此时我问你,你到底看见了山有几棵数,树上有几个枝,枝上有几片叶几朵花?你肯定认为我很煞风景,但是难道我问的这些不是那些震撼你心灵的景物当中的一部分吗?西洋画就是试图完全展现你看到的东西来求得这種震撼力的重现,而中國画则是试图描述震撼你心灵的那份印象,印象是作为整体出现的,记录了千万棵树,亿万片花叶,连同这山水给你的整体印象,在实景当中,你可以穷究细节,在印象当中你就只有整体,这也许就是山水画当中的“神韵与意境”。股市来自于西方,传到中國的时候,同时带来了他们的分析方法,西式的思路就是通过对细节的研究来体现本质,于是基于开高低收量五个基本因素展开了各式各样的分析统计,天线,地线,金叉,死叉等名词重又从各个角度上体现出市场的各个细节,各个形态头肩顶底,箱形整理,K线组合当中的红三兵,吊头,阳包阴等等形成了这幅水墨山水当中各处细节。相当多的投资人醉心于这些细节的研究而不见整个山水写意所在?【交易知识www.irich.com.cn § macd.org.cn 收集整理】
湖山绝对不是反对对这些的研究,湖山要主张的分析方法是将细节与整体的结合,过分穷究细节不顾其他,无异于一叶障目。拿开头的例子来说。不看整个画面,用放大镜仔细看,湖山也许不能认出那是一个人,只有结合整个画面远观,我们才能认出是个人,而且正式这个人,给了整幅山水一分灵性,这个小小细节在整幅画中的点睛作用才得到体现。不少投资者沉迷于昨日为何上影线这么长,最低价已经低于支持位,红三兵出现,或者某一个阶段的行情好像是个头肩底等等,却没有把这些细节放在这个走势图的长期走势当中看。哦,上涨了这么多了,怎么可能是一个头肩底?这样不就一目了然了吗?有的情况下单看细节是一回事,结合整体就是另外一回事,主力的骗线也是细节上的骗线,在趋势上谁能拿出长达数月的走势进行骗线?所以对待细节,你只要从整体出发就有可能看出一些骗线的本质来,脱离细节的限制,也许这个骗线正是整幅画意当中的点睛所在。
山水画画的是意境,求的是神韵,看K线图也是欣赏的其中的“意境”和“神韵”也讲究,神到而意到,意到而气到,气到而拳到。从K线图上涓涓的溪流,奔腾的大河,起伏的丘陵,巍峨的高山,广袤的平地,俊美的高原上体会市场的“神韵”和“意境”,从起伏的价格和成交量上体会那磅礴的“气势”,选点睛之处入手,一招击中,每每笑傲江湖。
股市分析最忌讳的就是只顾一点不顾其余,当你沉迷于金叉死叉,当你醉心于K线组合,我建议您最好还是现看看这些规则的使用条件,然后结合整个市场体现出来的“势”来操作。技术分析本来就不是让人去背诵的规则,通过背诵规则就能获利,那么大家都不要上班了。股票市场,我们原先说过就是一个借助股票这个工具,人与人斗智的场所。用心体会,从走势当中找到主力的行踪,推测主力的意图,这个才是目前中國的股票市场分析的实质所在。主力也是人,是人就不会作出人所不能的东西。熟悉你的分析工具,不管它是什么,技术分析当中没有严格的相同,“历史可以重现”是指的是可以“神似”地重现。
最后湖山还要强调,股市分析首先要看得是整幅画面所体现的“势”,看出千百条K线和成交量体会出来的整体的印象和感觉,而不是一根根的K线。然后你还要结合这个“势”来体会细节,找到每每的点睛之处。这要求在细节分析当中你要理解各个技术形态的市场意义所在,要结合这个“势”来看看是否是“神似”,而这是很多投资者在学习技术分析时忽视的,学的其中的精神,而不是形式,因为历史重现的是“神”而不是“形”。湖山再次强调,背诵是不能在股市上取胜的,技术分析的取胜的关键是利用把握“神韵”把握“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