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许多个人投资者在商业领域有很深厚的知识,他们会将公司作为团队、雇员、供应商和消费者来考虑,而并非什么抽象的东西。
第二,个人投资者通常不需要对时间进行按年或按季度的人为划分,也不需要遵从委员会的授意。如果愿意,他们可以将所有资产撤回,或者相反,不考虑市场的变化莫测,只留下富有价值的长期核心资产。
第三,部分个人投资者在投资方向、客观性、预见性、理解力、独立性和清晰的思考等方面都具有不同寻常的能力。【macd.org.cn 收集整理】
第四,个人投资者和机构及专业投资者在正确判断方面处于同一平均水平上。个人投资者必须公正地评价自己是否拥有好的判断力,如果没有,个人投资者应该尽力寻找具有好的判断力并能够为他提供正确资产配置和投资建议的人。
个人投资者常常表现出一些不明智的行为,这将影响他们投资目标的实现。
错误估计投资期限:许多个人投资者低估了他们的投资期限,将投资期限界定为3年或5年并且倾向于短期投资,但事实是时间延长到15-20年或更长。另一方面,许多个人投资者高估了他们的投资期限,希望投资于那些可以长达10-20年的资产类别,然而却在构建投资组合一年以内就将它们全部卖掉。
过度追求短期收益:通过分散投资可以减少波动和降低风险,代价是相对于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它的收益率偏低。因此分散投资的优势应该在足够长的时间里考察。
过度强调波动风险而忽视购买力风险:特别是当个人投资者的时间期限在10年以上时,通货膨胀将导致购买力风险。如同考虑通货膨胀的风险对资产配置策略的影响一样,投资者也需要考虑通货紧缩的风险。
回避损失而非规避风险的心态:因为不愿意损失金钱,许多个人投资者宁愿选择平滑的10%的平均市场收益率(很少或没有损失),也不考虑起伏不定的15%的收益率(偶然损失,在下跌的年份有时是严重损失)。许多投资者不愿意接受间歇性的波动,尽管这些波动通常与更高的年收益率紧密相关。
高估承受风险或低流动性的能力:与回避损失的天性相矛盾的是,许多个人投资者通常过高预计他们承受损失的能力,超过当他们真正面对这些已经实现的或没有实现的损失时所能够承受的压力。
考虑名义情况而非真实情况:如果利率和3%的通货膨胀率不变的话,一个个人投资者购买100万美元的免税债券,依靠每年的利息生活,即使价值100万美元的债券在最后偿付日兑现时名义价值不变,15年后也仅获得633,251美元的真实购买力。
使收入需求与投资组合的股利和利息而不是总收益挂钩:资产跨越了一定的时间期限通过资本的复利计算才会创造出新的财富。有着高现实收入需要的个人投资者应该着眼于资产配置组合的总收益,而不仅仅是当前的收益水平。
忽视了每年投资费用的影响:个人投资者需要考虑每年投资费用的复利影响。如果投资持有期限为15年,复利年收益率为8%,那么1.5%的每年投资费用(如托管费和交易成本)将使投资者税前资本增值减少27.6%。